Pages

Thursday, January 1, 2015

在江边成邦 | Simanggang (蔡羽)

作家蔡羽,也是一中校友会主席访成邦江后的记录,通过外人看成邦江,往往有令人惊喜的角度。

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3年6月10日星期一

在江边成邦 | Simanggang

斯里阿曼(Sri Aman)前称为“Simanggang”,名称源自市镇旁边一条名为Sungei Simanggang的小河,中文译名是“成邦江”。从资料上读到,有一说“Simanggang”来自潮语和伊班语的结合,有“死光光”的意思。姑且不论名字背后的意思是什么,我倒是很喜欢“成邦江”这个译名,除了在音律上很巧妙,我也把它理解成“在江边成邦”,意思很深远。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是“在江边成邦”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把“Simanggang”译为“成邦江”实在传神。

成邦江和古晋、诗巫,是砂拉越最早成立的省份,同时成立于187361日,当时还是第二任白人拉者查尔斯布洛克(Charles Brooke)统治的年代。到了19743月才改称斯里阿曼(Sri Aman),以纪念19731021日,政府和砂拉越共产党在这里签署和平协议。“Aman”一字在马来文里就是“安全”的意思。然而,老一辈人还是习惯称呼这个地方为成邦江。

早年的店屋都在屋檐下设有通风孔,加强店内的空气流通。然而,成邦江市中心多鸟,往往在这些通风孔里“鹊巢鸠占”,于是店主人被迫把这些通风口塞起来。

早年的京果杂货业里,潮州人执业界牛耳,在成邦江这个潮州人聚居的地方,自然很容易看见什么都卖的杂货店。

悠闲的成邦江街景。

收工。

这排位于菜市场旁边的小店,很有味道。

小城的老窗口内,藏着何等心事?

根据成邦江文史学者吴诰赐兄的导览,位于梦娜美景园旁边的沈大孙墓,是目前成邦江年代最早的墓,立碑年份为1862年,比爱丽丝堡早了两年。沈大孙是华美乡人,说明潮州人很早就抵达成邦江,为成邦江的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

顺兴公会的吴诰赐兄说,潮州人习惯直接称呼爱丽丝堡(Fort Alice)为“Kubu”。

在成邦江市镇前的山坡上,有一座爱丽丝堡,只需搜寻维基百科,就可以读到:“砂拉越第一位白人拉者詹姆士·布魯克为了巩固布鲁克王朝在砂拉越的政权,于1849年在诗里阿曼省实克兰(Sekrang)建了一个堡垒。其堡垒则以詹姆士的名,命名为詹姆士堡垒(Fort James)。由于詹姆士堡垒处于低洼地区,时常发生水灾,所以詹姆士堡垒于1864年被拆毁而搬迁至当时的成邦江镇。之后此堡垒被命名为爱丽丝堡垒(Fort Alice),是布鲁克王朝第二位拉者查理斯詹森布魯克妻子之名。爱丽丝堡垒也对多次之后的远征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有关堡垒已经着手进行修复,砂拉越文化遗产协会也配合古堡的修复,在当地推动“记忆的遗珠——成邦江”社区计划,并由该会创会会长温志坚主导。

市集穿上彩装。

这些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到成邦江看“梦娜”,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项目。“梦娜”其实是一种潮水现象,源于鲁巴河河口与河道大小悬殊,涨潮时进入河道的潮水被挤压而形成潮水,从远处拍岸而来。这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现象,但却不是成邦江独有的现象,比较广为人知的是中国的钱塘江。

梦娜美景园是一个设计独特的观潮主题公园,设计者就是温志坚(Mike Boon)绘测师。有关设计曾经赢取了马绘测师协会公共建筑物设计奖,设计概念上强调建筑必须与咫尺之遥的古堡“对话”,注重地形的修复,提高其观潮功能,也融合节能减碳的绿色概念。

在成邦江和平鸽交通圈旁,早年有一座成邦江最早的戏院,名叫“新邦江大戏院”,曾经是当地最热门的娱乐场所。戏院旁边,有一排老旧的食店,据知也是熟悉成邦江古早味的食客必到之处。今天,业主已经把戏院改为酒店,或许因为经营戏院的情意结,酒店的名字索性就叫“戏院酒店”。

取自:http://caiyukch.blogspot.com/2013/06/simanggang.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