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7, 2009

本会主席受访谈成邦江华社(1999年)


华人社会的动向一向来是本地社会进展的一大主流,华族先贤当初离乡背井,从中国越洋过番,到今天成为社会的一大主干。不过份的说一句,华社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整个社会,颇有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应,这对华族的奋斗历史而言,绝对是一种肯定。
开坡于一八零三年

  成邦江开埠于一八零三年,在经历了一百九十六年的风雨雪霜,成邦江华社从刚开始的单一结构,发展到今天百花齐放的姿态,已稳稳的扎下根基,为接下来的冲刺打好举足轻重的基石。
  成邦江华社最高领袖天猛公陈宗明在接受专访时分析,成邦江华社近十年最大的演变主要是在各籍贯人士的比例已经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福州籍和客籍人士的加入和增多,使到成邦江目前的华族人口结构形成潮州、福州和客家三种籍贯人士三足鼎立的形势。
  “乡缘性的华人团体近几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比较主要的如客家公会、潮州公会和榕属俱乐部等等,都是在近几年相继成立,使得各个籍贯人士拥有了自己的公会。”
  成邦江开埠初期,华族先贤开始涌入,主要是以潮州籍人士为主,而福州籍人士和客籍人士随后纷纷迁入,已为往后的蓬勃发展铺下康庄大道,到了另外三个籍贯社团宣布成立,三大籍贯人士鼎足之势已经突显。
  “社团的增加主要是为适应整个社会的变迁,在时代的发展带动下,人民的要求也相对不断提高,各籍贯人士也就要比较集中推动和发展各自的公益与福利工作,进一步的照顾属人。”
顺兴公会最先成立

  成邦江最先成立的华团是于一八九四年成立的成邦江顺兴公会,其成立的最初宗旨是为了处理慈云阁的事务,及后眼见地区上的华族人口渐渐增加,乃大开门户,将会务范围扩大, 并在一九七六年正式注册,其代表性地位到今天依然受到认同。
  成邦江顺兴公会和于一九五四年成立的成邦江福州公会是潮州人和福州人的两大乡团,也是当时成邦江华人社会的两大支柱。前者是以广东省籍人士为主,而后者则是随着福州籍人士的纷纷到来而成立,对成邦江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成邦江其他地缘团体如斯里阿曼客家公会于一九八九年成立,斯里阿曼榕属俱乐部和斯里阿曼省潮州公会分别于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四年注册,致使成邦江的地缘性华人团体在短短六年里增加到五个。
  除了上述五个地缘性团体之外,目前成邦江的华人社团还有成邦江慈善社、成邦江中华商会、成邦江中华公会、斯里阿曼省林氏公会、斯里阿曼省郑氏公会、斯里阿曼省黄氏公会、成邦江象棋公会、斯里阿曼省咖啡酒餐商公会、第二省小贩联合会、第二省建筑商公会等十个,而属于全斯里阿曼省华社最高组织的斯里阿曼省华人社团总会也于一九八零年成立。因此,上述各团体当中,部分团体的会员遍布全斯省,成邦江为斯里阿曼省省会,是全省华人社团的活动中心。
  “社团的增多对整个局势来说有利也有弊,关键要看当事团体如何妥善的安排。”天猛公陈宗明表示,以各个籍贯人士各自拥有本属的社团的原则来说,在照顾属人的福利、教育等等方面可以更加完善及专一。他说,“每个社团几乎都会设立教育奖励金,这在鼓励及协助会员继续在教育方面作出贡献是绝对好的。”

各社团皆重视节庆

  除此之外,各个社团对华族节日的庆祝方式也让小小的成邦江掀起不小的热闹,单单在华人农历新年的时候,大多的华社团体不约而同的举办新春联欢会就往往让成邦江呈现一段时间的浓厚节日气氛。
  另外,根据过去的记录,成邦江目前的十多个华团当中至少有五个团体组织过瑞狮队。几年前,当这些狮队在农历新年倾巢而出的时候,成邦江真正是“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时至今日,在农历新年的时候仍然有瑞狮队伍出动,普天同庆。
  天猛公陈宗明补充说,对于成邦江目前社团增加的现象,特别要注意的是团结的问题。 “如果社团领导层处理得好的话,大家都向同一目标前进,团结的目标还是可以达到的”。
  “只要大家都以大团结为主要目标,从各自的团体里头开始做起,然后逐步提升,为大局着想,大家携手共同面对未来的更大挑战,成邦江的华社将可以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
  “就一个地区的人口成长的比率和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来说,成邦江华社从当初的单一社团结构发展到今天的十多个社团,是自然的趋势。在联系工作方面来说,是利多于弊。” 他强调,“这些团体的成立,让他们可以与其它地区相同性质的组织联系,加强成邦江地区的华族与外地同胞的联络,尤其是国际性、全国性、及全州性的相同组织。”

接触外界开拓视野

“另外,他们也受邀参加一些较为大型的活动,借机见识这些场面,开拓视野,对成邦江地区的民间学识水平肯定有所帮助。”他说。
  综合成邦江华社的情况,天猛公陈宗明也举出未来的几项主要挑战,除了各小镇贴人才外流之外,在全球迈入科技时代之际,促进思想的提升和社会道德的维系,都是重要的事项。
  由于整个地区的发展较其它地区慢,致使居民所接触的事物也较其他大城市来得少,民间思想也比较保守,在面对科技进展神速的局势,小镇地区的人民也就比较吃亏。
  “除了步入科技新时代,成邦江华族的其它方面的挑战也不小,尤其是在捍卫传统道德和精神方面。物资享受已经越来越多,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金钱和物质享受,在维护传统道德观念方面便面临相当严峻的考验。”他指出,华人当年离乡背井越洋而来,以强劲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在本地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今天终于在一番风风雨雨之后,形成“有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局面,在全球各地受到重视,这些都和受人敬仰的华族传统文化精神分不开的。因此,他强调:“华社应该要设法配合大马华总所提倡的兴革运动,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整体性的功效。”

学生推动中华文化

  成邦江地区的年轻学子,在维护中华文化方面,在过去九年里,一直作出努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天猛公陈宗明在提到这个课题时,赞扬成邦江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努力。成邦江政府中学华文学会自一九九一年起连续在每一年出版一期以“萌芽”为题的会刊,至今依旧持续。另外,成邦江圣禄中学华文学会也在一九九六年出版了《曙光》会刊,并在去年出版了第二期,天猛公希望这些活动能够延续下去。
  “提高地方上的中华文化程度,要靠年轻的一辈,我们在这一方面也会尽力协助,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共同努力。”
  当今社会,文化活动已经随着时代及环境而转变,成邦江也不例外。成邦江在每年元宵节举行的大游行,由明年开始,将一改早晚各一次的方式,而将游行仪式集中在晚上举行。
  天猛公陈宗明于今年元宵节率领队伍游行的时候曾经表示,庆祝的方式应该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慢慢的改变,将成邦江元宵节游行仪式变换的建议是经过负责单位——成邦江顺兴公会之理事们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在获得神明恩准后,才决定从明年开始将游行仪式集中在晚上,而白天就会以比较简单的仪式代替。
  成邦江除了元宵节的游行特色之外,也保留着其它传统节日的活动。其中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祭拜,也是有百年历史的的文化传统。

面对人才外流问题

  对于冲击乡镇地区已久的人才外流问题,天猛公陈宗明表示,就小镇的教育和工作机会来说,居民向外流动是很难避免的,以成邦江目前的情况来说,人才外流并不只是局限于华族,在全斯里阿曼省的其他民族同胞也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
  “成邦江的人才外流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年轻的学子为了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而到外地,另一个就是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成邦江各学校目前所能够提供的最高教育程度是成邦江政府中学的中六课程,但是,基于教育环境和条件等等的问题,该校的中六课程目前只有文科,而理科则只到中五的阶段,不少学子在接获大马教育文凭考试的成绩后,便前往其它地方进修更高及更专业的课程。根据了解,学子向外流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些学子在外学习,对提升学识水准方面是有利无弊的,只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条件出外升学。在自己的家乡,年轻的一代难免面对左右为难的窘境。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而回乡服务,这个观念是必须要强调的,我们也相当需要他们的加入,但是,就实际的环境条件而言,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天猛公陈宗明分析,以他们的学识和身份来说,小镇的工作根本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当他们在学成之后,到外发展是自然的事。
推动地方发展以留住居民

  “在发展的课题上,我们只能希望有关当局可以在本地设立一些条件,如较大型的工农计划及鼓励私人界的发展工程,以便在就业条件方面吸引人才回流”。
  天猛公陈宗明也强调,华团在这方面只能尽量向当局反映。
  “另外,我们也希望土生土长的人士可以本着系情系乡的情怀,若有能力的话,也将他们的发展计划设立在故乡,在这些资金回流的带动下,也许会有一些帮助”,天猛公陈宗明语重心长的说。
  纵观成邦江目前的社会情况,各方面都还有待改善。展望未来,更多的挑战还摆在眼前。成邦江华社在发展的道路上,身负重大责任。(1999年4月15日)


从一个濒河小镇到今日的繁华城市,华社对成邦江的建设功不可没。
采自:国际时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