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本会邀请著名民俗研究着李永球到成邦江主讲"马来西亚华人传统节日民俗”专题,后永球先后发表多篇有关成邦江与砂拉越的文章,以下是其中一篇:
砂拉越的華人中,以福州人居多,次為客家人、第三是福建人(閩南),第四是潮州人。當地的福州話與西馬略為不同,主要在音調方面。客家人以廣東河婆居多,所以盛行河婆客家話。潮州話音近南馬及新加坡的潮安腔,與北馬的潮陽腔有點不同。
在砂拉越數個主要城市,如今是福州人居多,這些城市的方言,通常以福建、福州等話盛行,潮州話在成邦江、民都魯及古晉等地是流行語言,美裡、古晉及其他郊區則盛行客家話。雖然我在砂拉越聽到人們多以華語交談,可是福建話也是市場上非常主要的溝通語之一。
砂拉越的福建話,語音偏向福建漳州音,與北馬的福建話很接近。不過在某些詞彙方面則偏向詔安腔,這一點就與北馬略微不同了。比如,勿會捌(be pat,不認識),北馬是呣捌(m pat);勿會擋(be dang,不能),北馬是勿會(be);勿會栽(be zai,不知道),北馬是呣栽(m zai);勿會是(be si,不是),北馬是呣是(m si);勿會舒甲(be su ga,不喜歡),北馬是無舒甲(bo su ga);勿會像(be jiang、beh siang,不同、不一樣),北馬是無像(bo siang);勿會相信(be siang sin,不相信),北馬是無相信(bo siongsin);勿會擋相信(be dang siang sin,不可相信、不可信任),北馬是勿會相信(be siong sin)。這些些,砂拉越均是採用勿會,而北馬則有呣、無、勿會之分。關鍵處在砂拉越會以加個“擋”來變化,這樣就轉化了不同的意思。
還有,北馬的“食著飯”(ciah tiao pooi),在砂拉越則說成“食緊飯”(ciah kin pooi),北馬也有少數人說食緊飯的,但為數不多。“著”變成“緊”,應該是受到客家或潮州話的影響吧。詔安地區有客家人,且臨近客家及潮州地區,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
傳統中帶有新風格
砂拉越的訃告也與西馬不同,西馬的訃告上端處往往是排列逝者兒子們或配偶姓名,然後注明他們之間的親屬關係,這裡卻是列上地址及聯絡電話。開頭式有些是“哀啟者:吾兒、吾夫、家嚴”,有些採用“我們最敬愛的至親、我們的至親”。西馬的“壽終正(內)寢”,這裡則分得仔細,除了壽終正(內)寢外,也有“壽終中央醫院”、“意外逝世”,基督徒中西並用為“壽終正寢,蒙主召歸,安息主懷”。壽終正(內)寢是在家裡逝世者所用,不在家裡逝世,就不能採用了。砂拉越的訃告寫明地點或死亡原因,是值得參考的。至於逝者的年齡,多數採用積閏的虛加三歲,包括基督徒也是。訃告裡常見到注明逝者的出生日期,如距生於XXXX年X月X日,但在砂拉越所見卻是將“距”寫成“渠”字,前者有距離的意思,後者則為他(她)之義,個人覺得兩者皆可用,不過以前者較合適。
訃告的結尾處尚是傳統的“叨在,姻親世商友,誼哀此訃聞”,基督徒則在中間“姻親世商友”之後多加一句“主內弟兄姊妹”。中間那一句所見到的尚有“工商學友族鄉親戚”、“工商世族姻親友”等等。傳統上是從“姻世親寅學友鄉黨團社戚族宗”十三字選出,砂拉越的有“工商”等現代詞彙,我覺得這是很好的轉變,我們可以根據現代社會的生活環境,而添加新的或刪減已經與時代脫節的詞彙。
砂拉越的訃告特色,傳統中帶有新風格,傳統元素比西馬更多。基督徒也採用這種訃告,只不過會加上一些基督教色彩,不似西馬般的基督教化。個人很喜歡這種訃告,也希望西馬報界不妨做個參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