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March 6, 2011

“小礼阳”斯里阿曼——《东马探亲行》之十六

目前为止,《东马探亲行》已经带您把砂捞越的首府古晋逛了个遍。优美的城市风光、亲切的潮籍乡亲让我们常常忘了身在异地,而砂捞越的第二大省斯里阿曼,也居住着不少潮人。那么,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同期声】记者 张文雅:距离古晋三个多小时车程的斯里阿曼省也是一个潮州人的聚居地,一百多年前,当潮州人来这里开埠之后,这里才慢慢变得繁华起来,接下来我们就带你一起去了解这座城市以及居住在这里的潮州人。

斯里阿曼省旧称成邦江,人口六万多人,其中华人约占一万多,是一个潮人的聚居地,也是一座环境优雅,宜居宜游的河滨城市。

【同期声】记者 张文雅:鲁巴河是砂捞越的第二大河流,在潮州有“初三涝十八水”这样的说法,意思就是农历初三和十八的涨潮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在斯里阿曼省也有同样的现象,所以当地政府就选择飧龅胤浇苏飧龇浅4笮偷墓酃馓ü┯慰托郎汀?/SPAN>

我们常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到了斯里阿曼省,你会深刻感受这话一点不假。鲁巴河河面宽阔,水源充沛。早在1849年前,潮人就沿河而来,在岸边经营杂货店。

【同期声】斯里阿曼省潮州公会副秘书 吴浩赐:那个时候有姓郑的,姓吴的,姓刘的,姓蔡的,有姓林的,最多的是(潮安东凤)姓郑的潮州人,所以这个地方也称作“小礼阳”。

斯里阿曼省潮州公会创会秘书 郑泽冰:这条江算是我们潮州人祖先来这里创祖的母亲河,为什么呢,他们靠这条江赚钱,当时在上游他们开杂货店,卖杂货,收买土特产。

如今鲁巴河沿岸还有很多客家籍和福州籍的人侨居,但临江的甲必丹街和海滨街仍是众多潮籍乡亲的聚居地。

【同期声】斯里阿曼省潮州公会副秘书 吴浩赐:不管是潮州人福建人客家人都会说潮州话,我们华人虽然说华语也多,不过普通的人在市镇,潮州话是最行得通的。你去哪一家店,无论他是什么人都会说潮州话。

斯里阿曼省甲必丹 郭翼昇:这两条街即甲必丹街和海滨街,目前维持最传统的店就是这家万裕店,是潮州人开的。

果然,一走进这家万裕店,我们马上听到熟悉的乡音。

【同期声】斯里阿曼省潮籍乡亲 薛姨:我是潮安,在潮安的(庵埠)薛陇,我在(潮安)那里出生,我9岁来的。

薛姨育有三男两女,这间五代相传、有着60年历史的杂货店目前由大女儿经营。

【同期声】斯里阿曼省潮籍乡亲 薛姨:生活不错。(记者:有回去过薛陇吗?)有,回去两三次了。(记者:觉得那边怎样?)那边进步了,那里很多人很富有。
环顾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看到一些潮州特产。

【同期声】斯里阿曼省潮籍乡亲 薛姨:香烛这些就是(潮州特产)。这个是庵埠来的纸钱。(展示一下)。韩江牌鱼露,这些是汕头的。而且还有潮汕的普宁豆浆?是的。这里的人吃的口味会不会也保持了以前的潮汕风味?会的,我们潮州人吃的都差不多。

像薛姨一样,许多在这里的潮籍乡亲,当年也是随父母下南洋,然后扎根成就一番事业。潮人侨领刘任兴就是其中之一。

【同期声】刘任兴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任兴:我两岁的时候,(父母)抱在手里来的。
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漫漫创业路包含了几多艰辛。

【同期声】刘任兴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任兴:当时父母是做饮食的,做菜馆,到1950初才转行做建筑。尝试后觉得建筑的利润比较好/卖饮食是日夜操劳,有生意就做得晚一点,没有生意就早点收工

八十载岁月流逝,刘任兴建立起自己的建筑工程王国。

【同期声】刘任兴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任兴:这些车都是去修路的。这儿有很多辆?没有去算,到外边这一片都是/您修过的路应该相当长?这两天还在做工。您算过多少公里吗?看标到多少就多少,大多数是做政府的工程

其实,从第一批潮人到达斯里阿曼省后,他们就以敢于拼搏的精神成为这里的拓荒者。时至今日,这里虽已不是纯粹的潮籍乡亲聚居地,但他们仍在这里的政治经济舞台唱主角。

【同期声】记者 张文雅:在斯里阿曼省,有一条路叫做胜钦路,是以郑胜钦这个名字来命名的。郑胜钦是一个潮州人,是第三任侨首,因为当年他为英国政府和在这里的潮籍乡亲之间搭起了很好的沟通桥梁,为了表彰他的贡献,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条路,叫做胜钦路。

胜钦路记录了一段历史,以后它的面貌会改变,但它将继续见证未来潮籍乡亲在这里的成就及奉献。

【导 语】潮籍乡亲曾经是斯里阿曼省的拓荒者,他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变得繁华起来。虽然潮籍乡亲现在的数量已经锐减,但他们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在砂捞越还有一个地方,有“潮州小镇”之称,那里发生的一切会让你感到更加不可思议。明天我们将带您去逛“潮州小镇”。

采自:潮州广播电视网 http://www.czbtv.com/txcr/TQX/dmtqx/t20110220_70567.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