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鲁巴河是砂拉越是斯里阿曼省(旧称第二省)境内三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砂印边界山,集合多支流,西北方向汪入南中国海。
新武遥、龙呀、成邦江、英吉利里、鲁勃安都、丰洛、板督等城镇、都是鲁巴河流城中的
“夜明珠”永垂不朽。
鲁巴河流城的居民,历经汶莱王国、布洛克王、英殖民地政府以及大马四个阶段的洗礼后、大大地丰富了它的历史价值与精神面貌。
过去,砂拉越是属于汶莱王国的版图。1841年,英人詹姆士布洛克协助汶莱王国在砂拉越平定叛乱有功,而被承认为砂拉越领土合法拥有者。
当年,布洛克王朝所管辖的领土是丹绒拿督与砂隆河间的一块约3千平方英哩大的土地。1853年,斯里阿曼省才被纳入布洛克王朝的版图内。
汶莱王国统治下的,实卡兰河流城,是伊班族人的聚居地。一股以邻答为首领的
“伊班海盗” 经常出没期间,挑战统治下者的权威。
此外,鲁巴河流城的龙呀、班顶、丹章及丰洛等地区均有海盗的踪迹。他们的海盗活动,直接地促使汶莱王国失去大片疆土,以及布洛克王朝的崛起。藉以防备这些海盗的侵击为由,布洛克王朝在1849年,在实卡兰河口兴建堡垒。后因地势抵,常被潮水淹没而遗弃。1864年迁移到成邦江,重建在鲁巴河畔上,取名为“爱丽丝堡”。
时移世易!当年被布洛克王朝剿灭的海盗头目邻答, “因禍得福”,反而被我国政府将为他与刘善邦、罗斯里多比并选为砂拉越三大反殖民族英雄。
二、成邦江镇
布洛克王朝取得鲁巴河流域土地统治权后,便在成邦江设立省政府行政中心。故,成邦江镇便成为鲁巴河流域的中心枢纽。
1849年实卡兰堡垒的兴建,导致早期的华商也在其邻近搭建店屋做生意。1864年,那批华商也随着搬迁到成邦江镇去发展。
搭建了46间店屋于鲁巴河右畔的华商,以潮籍人士居多。1928年1月13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全镇的店屋。次年重新建造了56间商店。1894年,在商店的后面搭建一间老爷宫(慈云阁)庙宇,安放慈悲娘娘神坛,供人膜拜。1928年的大火,它也被波及。次年,它被安置在重建店屋门牌40号店内。后又被安置在一排商店的前面。1993年1月31日,慈云阁新宫重建的落成,标志着它已迈向另一个里程碑。
1894年.老爷宫在成邦江镇落脚后,一批潮籍人士便成立一个理事会去处理庙宇的神事。顺兴公司(后改为顺兴公会)便与慈云阁结下不解之缘至今。
1921年,成邦江开办一所私塾小学,诚为鲁巴河流域首所华文小学。进而从培侨学校蜕变为现今宏伟的成邦江中华公学。
1940年10月23日,成邦江慈善社成立,分担顺兴公会往在料理丧事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1947年3月29日,成邦江中华公会的成立,处理日后繁荣的成邦江镇的工商业活动。
1966年1月16日,成邦江中华商会的成立,为商家共谋福利。
1973年10月19日,砂州时任首长拿督阿都拉曼耶股率领一个高级政府代表团,在成邦江和平馆与北加里曼丹砂共首领黄纪作奉行会谈。
同年10月12日,他们签署了一份
“谅解备忘录”,进而导致在1974年3月4日 “和平行动”的成功。为了纪念是项壮举,成邦江镇从此易名为斯里阿曼镇。
三、龙呀镇
座落在鲁巴河与史腊交汇处的龙呀。
随着布洛克王朝于1849年在鲁巴河口外建立防御海盜的堡垒,而后雏形的龙呀镇便出现。
早期,华商先贤随着龙呀堡垒的兴建而落脚定居,20来间木板店屋组成的龙呀镇,一字型的地面向着鲁巴河。
由于地势险要、水路交通的中心,凡是路过的船客,都会在龙呀镇作短暂的歇脚,然后续程前往目的地。
1920年间,成立龙呀顺兴公司与创建庙宇。
1928年,龙呀华侨学校的创办,提供学子求学的场所。
1960年代,建森板厂与建森(私人)华文小学的涌现,增添了龙呀镇的繁荣性。
随着1998年间,斯里阿曼、龙呀镇公路通车后,过去那人头攒动、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已渐离渐远而去。目前,它已沦为只剩几间商店在惨淡中经营着。
四、板督镇及其他
原是龙呀副县属下的板督区于1975年晋升为副县。其所管辖的地区,计有板督、横江、巴横、宋溪丁岸、拉招五个小区、板督坡是它的行政中心。
板督坡有华裔先贤的踪迹,始于1910年间。
1931年,先贤创建板督铭侨学校。
1943年,板督区的威灵祠是间简陋木板式的小庙宇。
1982年,加以扩建后,才有现今的面貌。
1961年,板督公路的兴建与泛婆大道衔接后人民便弃水路,改用公路与外界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板督慈善社于1973年成立,为村民提供福利慈善服务。
横江区是其中的一区。开发期比板督区迟一些。
50年代中期,是横江的黄金时代,华裔椒农多达60多。
昌盛号(刘天侨)是横江坡的首间商店(1970年停止营业)。接着而来的,计有源兴号(黄云清)和永昌号(李永辉)。
1979年,在城市归化计划下的拉招镇成后,仅有两间商店的横江坡,被勒令搬迁至拉招镇营业。
创办于1938年荣华学校(松塾)开办不久,便宣告停办。直至1951年,才复办至今。惟,它并没有跟随商店的搬迁行动,而迁移至拉招新镇去。
介于板督与龙呀间的巴横坡,开埠于1930年代。拥有8间店的把横坡,也受到城市归化计划的影响,在1970年代末期,先后搬迁到拉招新镇去。
创办于1956年的巴横中华公学,因学生来源缺乏而于1965年杪停办。
座落在泛婆大道100公里路旁的宋溪丁雅镇,因当年在兴建泛婆大道时,由工人宿舍的建筑物,而蜕变成为6间店屋,启用于1978年间。城市归化计划下的拉招镇,兴建于1970年代中期。集合横江、巴横及部份板督坡商家于一炉的拉招镇,凭着的理环境的优势,早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市,前途无量。
五、新巫遥镇
座落在鲁巴河与新巫遥河汇合处的新巫遥镇。首位潮籍先贤沈春善于1892年,在当地搭建店屋做生意。陆续前去经商者,也以潮籍人士居多,故有
“小潮州”雅号。
新巫遥培华学校创建于1940年。
新巫遥侨公所(后易名为中华公学)成立于1957年5月1日。
1987年.新巫遥副县被划入三马拉汉省。从此,它与斯里阿曼省便扯不上关系。
六、丰洛坡
座落在砂印边境的丰洛坡开埠于1953年。
早在19世纪初,华人便在丰洛坡一带务农矣。
1953年,有三家华人携手合作创建一排三间的店屋,也就是现今的丰洛坡。
1955年,丰洛坡才有中华公学的设立,让适龄学子求学。
丰洛慈云阁于1955年创建,为村民提供精神寄托的场所。
七、英吉利里镇
鲁巴河上游的英吉利里镇在1850年,印尼采金矿工人因
“三条沟事件”的关系,部份矿工逃离到英吉利里,在马鹿区组织 “十五分公司”进行开采金矿活动。
时至1887年,金沙产量开始减少,矿工不得不改行。种胡椒是他们首选。事后,英吉利里成为胡椒的盛产地。
1849年,白人布洛克王朝在实卡兰河口建立堡垒时,除了五间华人商店外,另一些潮籍商人沿着鲁巴河及实卡兰河之间做流动性的生意。
1917年间,成邦江裕号东郑林典,带领多位潮州人在英吉利里做流动性生意。因生意兴隆,他们便决定在那儿落脚定居下来。
1920年,三间简陋的店屋被搭建,为英吉利里镇的开坡始祖。过后,它的店铺才在逐步增加中。
1924年,政府兴建了一座堡垒,为政府的办公楼,处理民间事务。
在1926年前,英吉利里区各地都有私塾学堂的设立。直至1926年间,英吉利里中华学校才诞生。
1961年7月17日,英吉利里潮州公会成立。1992年2月8日,潮州公会也成立了青年团。
八、鲁勃安都镇
鲁勃安都镇是鲁巴河上游的边防重镇,
1872年,20间华人商店组成了鲁勃安都镇。
在公路未兴建前,鲁巴河是它唯一与外界联系的通道。
1982年,政府在鲁巴河上左支流阿依河盆地兴建一座水力发电站。广阔蓄水湖饲养着多种淡水鱼,为众人所爱。
1994年,希尔顿集团在那儿兴建现代化馆
八、结语
水源充足的鲁巴河在陆路交通网尚未建竣前,它提供了全人民水上交通的便利。
此外,由于地理环境的缺陷,鲁巴河
“汶那”的奇观和河中 “鳄鱼”的霸相,也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